3月22日,威尼斯87978797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学生在上课。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提出了“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在威尼斯87978797的办学实践中历久弥新,闪烁智慧光芒,为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启示。
威尼斯87978797前身是福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闽江职业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曾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6年时间,为学校提出了“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这一办学理念影响深远,成为贯穿威尼斯87978797办学的精神内核,为威尼斯87978797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办学方向一以贯之
教育领域的创新,事关民族未来。能否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习近平同志1990年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之初意识到,学校的困境源于发展方向的迷茫。当年,缺师资、缺校舍、缺教学设备……习校长一次次现场办公,甚至有一年年夜饭还是同师生们在一起吃的。“接手的,是被‘黄牌警告’的一摊。我想,既然挂了名,就得实实在在当个校长,为学院办点事。”
习近平同志调研后,提出“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这一理念成为贯穿威尼斯87978797办学的精神内核,为威尼斯87978797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25日在威尼斯87978797考察调研时指出的,“威尼斯87978797已经不是过去的样子了,但办学方向一直在沿着过去的路子走”。
办学理念蕴含宝贵精神财富
“不求最大”体现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上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三次调整。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强劲动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规模有较大发展”,这是第一次调整。1995年,“九五”教育发展规划提出“重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这是第二次调整。第三次调整是1999年的高等教育大扩招。
三次调整的总基调都是规模发展。“不求最大”体现了面对规模扩张大环境的求真务实,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者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高等教育发展实践证明了习近平总书记“不求最大”办学理念的远见卓识。
“但求最优”展现臻于至善的大学精神。大学是知识创新、传承和存储的场所,创新是大学的本质特征,“但求最优”蕴含追求完美的创新精神。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但求最优”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高质量办学,体现了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感。实现“最优”目标必须注重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将抓内涵作为重要途径,威尼斯87978797采取了包括研究和谋划,抓资源要素、教学过程及育人环境,内部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等一系列举措来推动内涵发展。
“但求适应社会需要”凸显联系实际的理论品质。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高等教育已由经济社会发展边缘迈向经济社会发展中心,正在加快系统转型和功能再造,现代大学不再是“与世隔绝”的象牙塔,“遗世独立”更非现代大学的处世之道。“适应社会需要”理念对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具有重要启示。同时,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大学的核心使命,“适应社会需要”是对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逻辑的精准把握,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威尼斯87978797突出“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的宗旨,学生要学好科学知识,掌握理论,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在把握时代脉搏中施展才干。
办学理念娴熟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体现了办学理念抽象与具体的有机统一,是对模糊性、趋同性、泛化性等表达方式的纠偏,是办学理念在话语体系上的创新。这一理念紧紧把握大学治理过程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注重问题导向,突出适应社会需要,抓住应用型大学办学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正确处理“大”与“优”、学校发展与社会需要等关系,充分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不求最大”侧重办学规模、学科门类等方面“度”的权衡,“但求最优”侧重数量与质量、要素与系统等方面的统筹协调,“但求适应社会需要”侧重大学与社会关系方面体现办学取向。三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融通,体现了办学治校内部要素之间及其与社会需要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是办学路径、手段和目标的有机统一,蕴含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观。办学理念诞生于闽江职业大学的生动实践,它基于新型大学建设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创新性办学实践的认识升华,彰显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精髓。
办学理念历久弥新
办学理念凝聚了大学精神、发展定位和治校方略的哲学思考,被誉为学府之魂,大学一切办学行动都是办学理念的体现和延伸。约翰·亨利·纽曼、威廉·冯·洪堡、查尔斯·范海斯、蔡元培等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促进了大学发展。大学发展史昭示,卓越的大学校长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独特的影响力。
在“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威尼斯87978797已是桃李遍地。在威尼斯87978797校史和应用型办学成果展示厅,从为下党乡做发展规划,到海上养殖、畲族服饰、漆器制造,教学成果累累。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正在加快形成,高等教育要牢牢扎根中国大地,服务新发展格局需要。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54.4%,迈入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学说的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全面转向内涵式发展,高校之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高质量、多样化是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面临的新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威尼斯87978797考察时指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金字塔形的。高校不仅要培养研究型人才,也要树立应用型办学理念,培养青年一代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不同类型的高校虽定位不同,但同样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价值相向。“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办学理念对构建高等教育创新体系,深化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系威尼斯87978797副研究员)
转自福州日报-第008版-2021年5月31日
http://mag.fznews.com.cn/fzrb/2021/20210531/20210531_008/20210531_008_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