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发,口罩、消毒液这两类防疫物质紧缺,“勤洗手、戴口罩”成为全民自我防范的金字口诀,口罩、消毒液甚至成了很多企业最实用的“开工利是”。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李苏轩在疫情线上学习期间萌生了一个想法,如何利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制备出消毒产品。
研发之路,上下求索
开学后,李苏轩同学经过辅导员赖怡旭的介绍,了解到吴祥宗老师也正在为福州环保公司研发一款新型免洗消毒凝胶,与指导老师想法一拍即合,同为高分子专业的几个同学一起加入研发队伍。刚开始的制备过程并不轻松,所制备的酒精消毒凝胶基质无法成型或粘度太大。在浓厚的科研兴趣感召下,同学们与指导老师一起周末加班加点研制,确定合适的消毒剂、肤感调节剂、中和剂、增稠剂种类和调整原料配比,反复实验,终于研发出无明显颗粒感、搓手后迅速挥发、无残留、无须额外擦干、能定型的75%酒精凝胶基质,但想要使产品与众不同,具有市场竞争力,还需要在凝胶基质基础上升华配方,不断摸索反应条件。
通过大量查阅资料,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的多次探讨,发现市面上的产品大多用料简单,没有注重对于手部肌肤的保养与护理,大部分采用聚六亚甲基胍、三氯卡班、对氯间二甲苯酚等传统合成化学杀菌剂。虽然可强化杀菌效果,但长期使用会对皮肤产生一定的氧化作用,研发小组根据市场痛点。查阅大量资料发现大部分天然草本植物提取物药用成分均含广谱性的抑菌成分,通过提炼黄芩、薄荷、蒲公英、苦参等天然草本植物提取物为精油加入到凝胶中,既能与酒精协同杀菌,增强消毒效果,又可以减少乙醇对皮肤的刺激性,解决普通免洗消毒凝胶使用后引起皮肤干燥和酒精刺激性气味大的问题。小组成员采用综合平衡法极差分析优选最佳配方,并采用菌落计数法进行抑菌性能测定,结果显示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最终制备出一款性能稳定、温和、对皮肤刺激性较少、肤感较好,具有明显的抑菌能力的免洗消毒凝胶。
小组成员进行研发实验
以赛促学、以赛促训
得知福建省将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消息,小组成员找到分管学生工作材化学院党委副书记潘灯,把参赛的想法向院领导汇报,潘灯表示“党建+三创”是学院的党建品牌,学院特别重视三创扶持,决定帮助组建跨学院创业团队,如今团队成员来自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测绘工程、工商管理、广告等专业,都是有创业想法的同学,项目名称定为《常胜将“菌”——助力健康中国大战略下的创新型免洗消毒凝胶》,寓意为打赢新冠病毒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战争。经过激烈的角逐,该项目荣获第七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教赛道铜奖,同时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并获国家级立项。
创业团队参加比赛答辩
开展社团活动,服务师生防疫防控
疫情期间,项目组成员与学院七禾页环保协会联合开展“制作消毒凝胶,携手并肩抗疫”主题活动,展示协会特色,增强了学生的传染病预防意识和防护能力。2021级新生开学,项目组负责人李苏轩同学积极担任志愿者,带上“常胜将菌”牌消毒凝胶,助力新生开学防疫防控工作,通过相关宣传,让新生对学院、对专业留下美好的印象。同时,材料与化工学院师生给在闽院酒店隔离的同学送去了暖心的防护包,不仅为同学们带去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关怀,同时也拉近了学院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让被隔离的同学深深地感受到了来自学院的殷殷关怀。
七禾页环保协会消毒凝胶制作过程
防护礼包
通过这个项目,创业组成员纷纷表示学习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从中获益匪浅。该项目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正确出发点,也是学院坚定不移地落实“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和“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的办学宗旨,培养应用型人才,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的体现。从育人角度看,该项目的诞生过程回归了教育本质——学以致用,大学教育除了教授给学生知识,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更在问题中找到前进方向。
(材化学院 吴祥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