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4月2日,人文学院大学生红色宣讲团开展“党的二十大,我的人生路”主题宣讲活动。
党的二十大奏响了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号角。越来越多的青年投身基层大地,用青春的力量奉献时代、用青春的朝气感染时代、用青春的创造改变时代。此次宣讲会,大学生红色宣讲团的成员们分别从农民、旅游博主、支教老师、扶贫书记、文物讲解员的视角,讲述了新时代青年如何以青春的智慧与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故事,引导同学们砥砺奋斗初心,矢志做“可为”时代的“有为”青年。
让支教的“暖风”一直吹下去
“‘暖风支教’的经历为我的支教生涯种下了一颗种子”。宣讲团成员罗恬奕以威尼斯87978797“暖风支教”实践队员的视角,讲述了闽院学子在参与乡村支教活动中收获成长、锤炼初心,最终毕业后毅然投身乡村教育事业的故事。
“她为孩子们准备校服、书本和零食;给成绩落后的孩子们辅导功课;创建社团,举办各种文艺比赛,让孩子们有机会展现自我……”宣讲的语言既朴实又动情,激励着同学们像“暖风支教”实践队员一样传递着爱,书写新的成长、感恩与奉献的奋斗故事。
把青春的创造融入到乡村发展中
“在最艰难的时候,党和政府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给了回乡创业的我们大量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
宣讲团成员陈希仪讲述了青年大学生回到深度贫困的家乡——骆驼湾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创业实践,积极发展乡村生态农业、打造乡村旅游项目,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故事。从“山高沟深”的贫困村到“山清水秀人美”的旅游村,宣讲员陈希仪口中骆驼湾的发展和转变,让在场的同学们深刻感受到青年创业者为乡村发展带来的强大生命力。
在乡村扶贫一线激扬青春
青年干部是乡村振兴的建设者和希望。宣讲团成员甫坤钰从青年扶贫书记的视角,讲述了乡村基层干部在扶贫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困难与挑战,以及他们通过向农民介绍相关政策、扩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引进乡村人才等方式,实现农民增收、乡村发展的生动实践。乡村基层干部的扶贫故事深刻而又动人,鼓励着同学们“俯下身子”,在扎根基层大地中服务人民,成长成才。
中国青年的绿色接力
宣讲团成员林鋆以旅游博主的身份讲述了中国青年在实现美丽中国过程中的奉献与担当。她讲述了浙江安吉余村和宁夏西海固两地青年投身生态建设一线的故事,希望同学们在生态建设路上贡献青春力量,以坚定的决心、顽强的毅力为支撑,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美丽中国。
做中国文化的“持灯”青年
“经过福建博物馆全馆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推出了“乐怀古今”—民族乐器演奏会、闽博星夜沙龙等特色文化活动,努力将闽都文化品牌推向全国、推向世界,树立文化自信自强。”
宣讲团成员原玉珂以一名福建省博物馆讲解员的视角讲述党和人民在传承发展中华文明中的智慧与实践。她指出青年要做中国历史文化的持灯人与见证者,一步步地讲好中国故事,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中国文化传播贡献力量。
“党的二十大,我的二十岁!”青年是这个时代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此次宣讲活动,五位宣讲员通过讲述中国青年的时代使命和成长故事,引导同学们深入学习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用青春奋斗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磅礴力量,走好人生道路,实现青春梦想。
(人文学院 叶翔宇)
【责任编辑 罗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