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学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深化“引企入教”改革,促进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学校决定启动实施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教学建设与改革工作,包含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点、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产教融合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等项目,具体通知如下。
一、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项目
(一)建设目标
遴选建设1-2个对接区域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以对接产业链为引领,将服务同一产业链若干关联专业组织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统筹管理、整体建设,体现办学特色。专业群内每个专业要与1个大型企业或3个及以上企业深度融合;推进探索理事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行业企业成员比例不低于1/3;“双师双能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55%以上;就业质量高于全校平均水平。
(二)申报条件
1.定位明确。有具体的产业或区域服务面向,形成服务产业链、组群专业优势互补、有效对接人才培养目标的培养方案,适应企业用人和学生就业需要设置培养方向,组群基础良好。
2.产教融合基础良好。开展创新班、定向班等培养模式改革,打造与专业群建设深度融合、能有效支撑学生成长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3.教学资源丰富。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课程,形成共享开放、契合产业发展的特色鲜明的专业群课程体系。企业教师比例较高,在团队中发挥重要作用。
4.管理机制有所创新。师资、课程、平台等教学资源整合力度大,学生评价、教师考核、职称聘任等评价体系不断完善。
5.建设成效显著。具有校企共建、资源共享等特色。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工匠精神、协作精神等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有力保证。
(三)建设任务
1.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人才培养四个共同,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协调推进多主体之间开放合作,整合多主体创新要素和资源,凝练产教深度融合、多方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课程体系重构。打造群内专业共同基础课,重构群内专业课程体系。
3.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把实践教学资源作为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的重要支撑。
4.师资队伍建设。探索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提升师资队伍实践能力,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5.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制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广泛吸收行业企业参与质量评价,开展第三方评价。
二、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点项目
(一)建设目标
从有一届以上毕业生的本科专业中遴选6-8个专业作为“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点,推动专业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课程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充分发挥示范作用。试点专业要与1个大型企业或3个及以上企业深度融合;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行业企业成员比例不低于1/3;“双师双能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55%以上;就业质量高于全校平均水平。
(二)申报条件
1.专业定位明确。服务面向清晰,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符合学校发展定位和办学方向。
2.专业管理规范。符合本科专业国家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近三年未出现重大责任事故。
3.改革成效明显。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措施得力,教育教学理念先进,教学内容更新及时,方法手段不断创新,以新理念、新形态、新方法引领带动专业建设。
4.师资力量强。专业教学团队有稳定的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结构合理,整体素质水平高。
5.培养质量高。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整体评价好。
(三)建设任务
1.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促进学生就业。紧贴行业发展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明确培养目标定位,增强服务产业特色。
2.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行业企业参与办学,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完善质量保障机制。
3.优化教学资源,突出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实践性教学,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促进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推进工学结合、产学研一体化实训条件建设。
4. “双师型”队伍为重点,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与教学能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教师培训制度。落实专任教师企业实践和继续教育制度,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科研团队培养。
5.坚持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培育。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层次、规格、知识和能力的新要求,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三、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项目
(一)建设目标
以岗位能力培养作为课程建设基础,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强化课程教学的生产真实性,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习得的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实际需要,解决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立项建设30门左右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
(二)申报条件
1.项目申报负责人应为我校在职教师,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至少连续两年承担该课程教学任务,效果良好;有到企业接受培训、实践锻炼的经历背景,熟悉了解企业生产运营与管理过程。
2.申报团队中须有1名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并吸纳1-2名行业企业人员作为项目组成员,申报团队不得少于 3 人。
3.课程授课教师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良好。项目团队人员结构合理,任务分工明确。
(三)建设任务
1.课程建设标准要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对接行业岗位需求、职业能力标准,共同研究制定课程建设标准,引领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2.课程教学内容要与生产实际对接。根据生产过程完善教学内容,将技术案例和项目、岗位标准等引入课程内容,根据职业技术岗位群寻求典型工作任务并转换为学习内容,体现区域产业特色和行业需求,确保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3.课程设计要面向真实生产环境。探索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真实任务与真实过程的教学方式改革,使学生得到面向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充分发挥校内实验室、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实训平台等教学资源,并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开发“产学研一体”的教学场地。
4.课程考核要开展过程性评价。强化突出以能力和素质评价为导向的多样化考核方式,实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校企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强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实际应用效果,以评价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由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转变。
四、产教融合课堂教学方法改革项目
(一)建设目标
聚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单一教学方法,采取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法,带动课程教学设计优化,提升课堂教学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的主动对接、全面对接,构建产教融合教学改革案例库,评选15项左右产教融合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典型案例。
(二)申报条件
1.项目申报要依托本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2.项目团队结构合理,分工明确。项目负责人要熟悉了解相关行业企业生产运营与管理过程,一般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团队成员要积极吸纳1-2名行业企业人员作为项目组成员,并真实承担部分教学任务。
3.课程教学方法多样,在传统讲授法、讨论法、研究性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基础上,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根据课程内容合理采取1-2种新型教学方法进行课程设计并实施。
(三)建设任务
通过一年的建设,积极开展产教融合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推动实施产教深度融合一体化教学,建设产教融合教学改革案例库,构建一批产教深度融合教学改革优秀案例。
1.扎实开展案例教学。引导专业教师关注行业企业发展,将生产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将企业生产真实案例、典型案例、重点案例纳入课堂教学,专业课程运用真实任务、真实案例教学覆盖率达100%。
2.全面推进项目教学。关注企业生产实际,围绕企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设计系列教学项目,实施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课堂项目教学。
3.合理构建情景教学。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构建企业生产真实情景,推动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应用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4.广泛开展现场教学。以实践教学基地、平台为依托,把生产实物、生产事实作为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走进生产实践现场,通过观看操作、听取介绍、讨论交流等,直接、全面、深刻的开展教学活动。
五、建设经费
教务处将划拨建设经费支持项目建设,其中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10万/项;产教融合示范专业5万/项;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2万元/门,产教融合课堂教学方法改革项目1万/项。
六、申报方式
1.现有6个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不纳入本次专业群项目申报范围,7个福建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不纳入本次校级专业点项目申报范围。
2.学院根据自身办学实际组织申报,项目申报汇总表(附件1)由学院汇总后发送至474015781@qq.com。
3.项目申报人登录威尼斯87978797教学建设项目与成果申报管理系统,上传项目申报表,网址:http://211.80.208.81/admin_xmsb/#/login,(登录账号:教务系统工号;登录密码:教务系统工号),学院审核后提交。
4.以上材料请于2022年 3月 1日前提交。
附件:
1.威尼斯87978797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申报汇总表
2.威尼斯87978797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申报表
3.威尼斯87978797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点建设项目申报表
4.威尼斯87978797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申报表
5.威尼斯87978797产教融合课堂教学方法改革项目申报表
教务处
2022年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