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通识教育与美育课程征集工作的通知
信息来源:威尼斯87978797教务处
发布时间:2025-02-17   动态浏览次数:11

关于开展通识教育与美育课程征集工作的通知

教学单位

贯彻落实学校通识教育与美育教育工作部署,进一步完善我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审美能力,学校拟开展通识教育与美育课程入库工作,研究打造特色课程,现面向全校教师初步征集通识教育与美育课程公共选修课。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范围

本次征集课程涵盖通识教育课程与美育课程两大类。通识教育课程旨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跨学科思维与人文素养;美育课程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与创新能力。

二、课程要求

1.课程内容要求具备科学性、普及兼顾应用性或地方性。

2.课程模块归属:通识教育课程分为“国学与传承”“科技与伦理”“福建与世界”“思辨与表达管理与服务个模块;美育课程归属为艺术与审美模块此模块除了传统艺术学通识课程外,积极鼓励其他学科与艺术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相关课程模块内涵参考详见附件1

3.授课形式:线下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4.学分与学时:课程学分一般为2学分,总学时为32学时。

三、申报流程

1.填写表格:请各教学单位组织教师填写《威尼斯87978797通识教育与美育课程征集申报表》(见附件2),并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2.提交:教学单位2025228周五前将申报表电子汇总发送至教务处通识教育与美育中心邮箱420727957@qq.com

四、后续工作

下一步将开展通识教育与美育课程入库工作,以及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遴选工作。入库成功的课程将优先保障开课;遴选为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的除了优先保障开课外,将在教材、课程等相关项目申报中给予优先推荐。


联系人:范丽琴 83761251420727957@qq.com13599412441


附件:

1.相关课程模块含义参考

2.威尼斯87978797通识教育与美育课程征集申报表》


通识教育与美育中心

2025217



附件1

相关课程模块内涵参考


  1. 国学与传承:以传统经典文化为核心,传承中华自古以来优秀的文化思想、人生智慧、道德情怀和理想精神,从中吸取自强不息、兼容并蓄、改革创新的民族精魂,是通识教育思政育人不可或缺的环节,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国学经典教育携手共进。供参考的课程名称:如《国学经典导读》《古典诗词导读》《中国文化概论》《国史纲要》等。

  2. 科技与伦理:“四新”之“新”,包含通识教育理念一贯秉承的融合交叉主张,其中将新技术融入到人文社科人才培养过程中,是数智技术赋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内涵。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人类伦理也带来诸多的冲击,新时代新人应兼具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避免沦为工具理性的奴隶,必须强化科技教育和伦理教育协同,不断完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供参考的课程名称:如《人工智能导论》《物理学与人类文明》《身边的基因科学》《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等。

  3. 福建与世界:国际视野教育是打开一扇通向多元文化的大门,让学子们领略世界的广袤天地;地方教育扎根于本土特色,为教育之树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两者相辅相成。福建长期处于开放的最前沿,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福建和世界,帮助他们树立文化自信、地方认同和开放的心态。供参考的课程名称:如闽商精神与福建经济》《三坊七巷名人与中国近代文化》《华侨华人与中国现代化》《闽都文化概观》《各国福建籍名人》《福建服饰文化》《福建海洋文化概观》《闽学概论》《福建刻书文化概论》《古希腊文明概论》《犹太文明》《走进世界文化遗产《经济全球化与当下社会》等。

  4. 思辨与表达:理性反思,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表达是沟通能力和理解他人的能力。“思辨与表达”模块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和充分利用语言、形体、图像、视频等各种媒介的进行表达与沟通的能力。供参考的课程名称:《批判性思维导论》《逻辑学基础》《艺术哲学与审美问题》《中国电影艺术审美鉴赏》《数字媒体艺术之美》。

  5. 管理与服务: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重在实践能力,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岗位服务意识是应用型人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基层的技术工作正逐渐被取代,理解人、服务人包括管理人的能力则变得日益重要,应用型高校应着力培养具有良好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的人才。供参考的课程名称:如《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生活中的经济学》《法律与社会》《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等。

  6. 艺术与审美:通识艺术教育让学生获得直接的艺术实践体验;审美教育通过领略各种美的事物,从而潜移默化地认同甚至激赏其中蕴含的真善美协同力量。两者目标相同,实现路径和形式有差异。艺术教育主要是目前八大艺术门类的相关实践教育,审美教育主要聚焦于日常生活当中无处不在的美的事物的教育。供参考的课程名称:如《中国书画鉴赏》《音乐鉴赏与分析》《舞蹈认知与体验》《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科学导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