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研究院与经管学院调研“海峡第一村”晋江市围头村

发布者:乡村振兴研究院发布时间:2020-08-10浏览次数:180

 近日,主题为“福建省乡村振兴”的威尼斯87978797暑期社会实践泉州小分队,前往“海峡第一村”——福建省晋江市围头村调研;此次活动,得到了村两委的热情接待,学校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邓启明教授具体指导并参加座谈,对部分村民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收获满满。

晋江市围头村位于金井镇围头半岛最南端,三面临海,海岸线长达6500米,南距金门岛仅5.2海里,有良好的避风港湾和水道,自古是“南北洋舟船往来必泊之地”。面积3平方公里,海内外人口万余人,常住人口4100人,是一个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

自围头村开发乡村旅游以来,金沙湾成了一处热点。夏秋季节,每日有成千上万男女到沙滩上沐浴阳光或在海湾中弄潮冲浪;好静的人们,也可以选择在南面礁石间悠闲垂钓或观赏海景。此外,金山湾服务区配备有冲澡、游戏、小吃等多项服务设施,有多家“渔家乐”餐馆准备着物美价廉的海鲜来招待客人。

围头村曾经震惊世界的‘八二三’炮战的第一线。那段时间,围头村有3000多人,其中300多名青壮年走上前线,其他村民则疏散到了附近57个村庄。那一场炮战,围头村66人立下二等功、三等功,7人上北京接受表彰。队员们参观了“八二三”战地公园。“八二三”战地公园位于省道308线围头路段东侧,占地面积近30亩。这里保存着打响“八二三炮战”第一炮,炮战主战场之一的安业民阵地第四号炮位——1960年,该炮位曾击沉对岸“江字号”军舰一艘,创造了围头军民合力打下军舰的首例。这里还有保护完整的防御作战系统——四通八达的地下坑道、地面战壕、碉堡,上下分三层,深20米,长250米。这条钢筋水泥结构的地下通道,现已成为围头红色旅游的一个亮点。配备上灯光及仿真的音效装置,置身其间就可以听到一声声呼啸的炮声,看到一阵阵炮火的闪光,领略当年炮战的剧烈,如同身临其境。坑道上面的炮位,立有“八二三炮战”中在烈火中浴血奋战、宁死不下火线的安业民烈士大型雕像。

战地公园里种满了相思树,这是50年前围头居民共同种植的相思林。这种树的学名叫“台湾相思”,种下它也是寄托了两岸早日和平统一的美好愿望。在这片林地上,先后留下到围头视察访问的朱德总司令、陈毅元帅等100多位省部级以上的首长、将军的足迹,因而被誉为“将军林”。它见证着海峡两岸从紧张对抗到密切往来交流的变化过程。

自2006年开始,在村主任洪水平的带领下围头村深入挖掘现有资源,每年确定一个小目标。经过围头村干部群众一步步努力,如今昔日小小的渔村已逐步打造成“海峡网红第一村”,先后获得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福建省金牌旅游村等荣誉。相信在村两委洪水平书记等的带领下,围头村将早日实现“二十年致力打造海峡名村”的终极目标,积极谱写“乡村振兴”和“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