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蓝图绘到底:旅游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者:乡村振兴研究院发布时间:2021-07-21浏览次数:107

      1993年,为适应福建省旅游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要,在习近平总书记时任校长期间,福建省旅游局和闽江大学联合创办旅游系,坚持“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坚持“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的办学宗旨,紧抓数字化时代机遇,一张蓝图绘到底,聚焦旅游大数据、旅游规划、生态旅游等专业方向,乘势向多学科交叉融合转型,旅游扶贫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旅游学科的多元化、高层次发展。深化政产学研用融合,创新应用型实践,“敢闯新路、敢创新业”,助推地方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发挥学科优势,精准开展旅游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旅游系专业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积极服务社会,助力旅游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

       1、做好科技特派员工作。担任福建省、福州市科技特派员。潘辉、景秀艳、高玲、林爱平、李丹、赵明等10人次教师担任科技特派员,占比约35%以上;承担旅游规划类横向课题的研究与评审工作。近年来横向课题近50项,总金额300万元以上。

       2、参与旅游规划扶贫。全系教师广泛参与全省各地各类乡镇、村、乡村A级景区、休闲农庄等旅游规划项目的编制和评审工作,服务面覆盖全省大部分乡镇;吴金林主持嵩口国家级特色小镇、九峰村等旅游规划项目。景秀艳主持宁德楼坪村旅游规划项目及八堡村省级贫困村旅游扶贫规划;潘辉主持编制琅岐生态岛、牛岗山、皇帝洞等旅游规划项目,赵明主持编制了省人大常委会定点帮扶项目南平三楼村、金鸡山公园等旅游规划项目。林爱平主持了霞浦渡头村旅游扶贫村规划项目。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李丹副教授领衔开展了走进乡村旅游研学系列活动,服务乡村振兴。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们广泛参与全省各地的乡村旅游评审项目。开设讲座,覆盖面涉及全省各地、西部贫困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旅游管理部门外派专家指导旅游景区建设工作,部分教师通过政府挂职干部驻点方式为乡村旅游发展做贡献。

 景秀艳教授参加福州市特色村评审工作

 赵明博士承接延平区三楼村旅游扶贫规划工作


 蒋周莉副教授—2019.12.10长乐晦翁岩调研与指导

 杨杏月副教授开展全域旅游指导与验收工作

       3、培养旅游扶贫人才。紧抓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振兴、文化振兴要求,加强互联网+旅游下的乡村文旅融合人才培养,同时加强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文旅融合领域的学术研究,组建跨学科团队,以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作为专业内容创新的重要支撑;引导学生围绕乡村旅游发展开展创新创业,拓宽乡村振兴、旅游支持相关内容。旅游系副教授以上教师基本为福州市国家导游员考评员,部分教师为省人社厅组织的调酒师证考评组核心成员。景秀艳教授作为归国人员参加福建省人社厅出国留学中心组织的海归英才永定湖坑旅游帮扶行动。此外,部分教师通过政府挂职干部驻点方式为乡村旅游做贡献,如2016年旅游系团支部书记驻村对口帮扶永泰县下苏村贫困村,2015-2017年高玲副教授担任罗源县旅游局副局长对罗源县乡村旅游进行帮扶。

       二、立足人才振兴,构建产学合作的复合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旅游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通过与旅游企业合作,构建工学一体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为旅游企业所需人才进行订单式培养,与中庚集团采取订单式培养、高位对接的培养模式。创造条件为永泰县提供服务旅游产业精准扶贫的人才支持,并建立了福州市人才培养基地。

王宗华校长于中庚聚龙酒店看望实习生

旅游系学生获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一等奖

       三、科研反哺教学,提升旅游扶贫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围绕科研反哺教学的主题思路,教师积极围绕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开展社会调查和学术研究,如林丹主持福建省宣传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的贫困人口受益机制-以福建省为例》课题。张希、吴琳萍、林爱平等教师参加由福州市旅游局乡村旅游扶贫办组织的对福州11个重点帮扶贫困村的村情及乡村旅游开发现状调查。李榕主持省教育厅《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经济效应研究》。黄玉钦等教师针对精准扶贫合作地-永泰专门发表了《旅游扶贫深入实践探析—以福建永泰县为例》、《乡村旅游扶贫新模式:园艺休闲+村居—以福建永泰县为例》等论文。教师在对乡村旅游的实践帮扶过程中吸纳学生参与纵向课题、特派员团队、横向课题团队等锻炼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于乌山做“研学导师”实践

 朱玉华副教授2016年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评委

        经过多年建设,威尼斯87978797旅游学科结合国家巩固精准脱贫、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围绕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这一目标,继续坚持新文科改革方向,打造学科融合式“五位一体”教学平台。组建社会实践队伍积极推进旅游扶贫项目,连续两年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称号。旅游管理为省级精准扶贫类特色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为福建省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福建省旅游行业在职管理人才培训基地之一,福建省旅游行业应用型学术研究基地之一、旅游行业经营管理智库之一。实现“突出应用、服务产业、服务精准扶贫”的目标,完成专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