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组织开展畲族技艺传习社会实践

先后赴罗源、闽侯畲族村落采风调研

发布者:乡村振兴研究院发布时间:2022-01-14浏览次数:330

      近日,在王宗华校长的带领下,威尼斯87978797乡村振兴研究院乡土文化与乡风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服装学院陈栩副教授携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畲族技艺传习社会实践队30余名师生先后赴罗源县松山镇八井村、起步镇庭洋坂村、闽侯县廷坪乡塘里村就挖掘畲族传统文化和宣传乡村文旅创新项目进行参观调研、并带领服装学院学子参与溪溪塘里畲族服饰及文创展演活动。

       根据安排,实践队师生首先来到了福州市畲族服饰传承示范基地,畲族服饰市级传承人兰银才向大家介绍了畲族服饰的特点和悠久的历史,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畲族凤凰装。传统的畲族服饰多以黑色、蓝色为主调,领口、袖口常带有极其精致的畲绣,还搭配色彩鲜艳的花边、头巾、腰带等。此外,兰银才师傅特地向同学们展示了畲族传统针法。在感叹之中,同学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要想让大众更了解畲族文化,就要通过以新时代潮流产品的形式,进一步推动畲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陈栩副教授向兰银才师傅介绍了福建省服装创意设计中心的畲艺文创产品方案。

 

       第二站,实践队来到了八井村畲族文化民俗馆,讲解员从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畲族人民和罗源纪实两个方面向大家作了介绍,并结合畲族四大姓氏的传说由来,介绍了畲族传统民俗、畲歌畲药及畲族先辈们的故事。

       实践队的第三站是罗源县起步镇庭洋坂村。庭洋坂村书记兰世杰、罗源县畲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兰玉华向实践队员们介绍庭洋坂村特色文化、农产品。他们带领同学们品尝畲族特产乌米饭、米酒,并与同学们就如何将畲族特色与建筑结合,如何发挥优势让更多人了解畲族文化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美丽的庭洋坂村,大家就如何发挥新媒体和人才优势,助力该村“小径竹”苦笋平台推广和产业发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畲族技艺传习社会实践队最后一站来到了闽侯县廷坪乡塘里古村。这是廷坪乡范围内仅存的一处畲族村落,村居依山而建、临水而设,古朴精致。塘里村书记郑能存向实践队介绍:畲族的工艺文化在畲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畲族服饰、刺绣、编织、剪纸等装饰艺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畲族独特的审美心理与审美追求。他还向大家介绍村落瀑下渔船、静心竹排、古村落、特色廊桥等四大文旅项目。

       最后,实践队一同来到畲族古村落参观,琳琅满目的农特产品和畲族手工艺品令同学们连连赞叹畲族文化博大精深。展示架上不仅摆放着青果、地瓜粉条、白粿等产自塘里村的各色农产品,还陈列着来自服装学院的畲艺文创产品。其中,蕴含畲族文化的创意杯垫、针织抱枕和手工帆布袋很快便成为全场焦点,吸引了游客欣赏、采购。

     “此次畲族技艺传习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对畲族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更深刻地感受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本次社会实践也增强了同学们服务地方的意识,有助于进一步传承畲族文化技艺,助力乡村振兴。”福建省服装创意设计中心主任、威尼斯87978797乡村振兴研究院乡土文化与乡风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服装学院陈栩副教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