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3月来闽来校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在省乡村振兴研究会指导下,由福州高新区管委会与威尼斯87978797乡村振兴研究院联合主办、以“政校携手 共创幸福高新”为主题的“福州高新区乡村振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系列活动之“生态宜居”主题实践,于1月17日正式启动、为期一周。
2022年1月17日,在威尼斯87978797乡村振兴研究院乡村建设与生态宜居研究中心主任穆景利教授、中心副主任符小洪副教授带领下,地理与海洋学院生态宜居研学实践团队13名师生赴福州高新区南屿镇双龙村和高新区河长办,首站进行以“宜居乡村建设看双龙示范.美丽河湖治理靠多方共谋”为主题的调研活动。
在福州高新区乡村振兴办和南屿镇人民政府及双龙村委相关同志陪同下,实践团队了解了双龙村开展厕所革命、垃圾分类、污水治理、农房整治、美丽庭院创建、绿盈乡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在厕所革命方面,双龙村已实现了全部户厕改造、旱厕拆除,并建起2座现代化环保型公厕,地下排污管网基本完成;在美丽庭院方面,双龙村现已创建了5家省级美丽庭院和30家市级美丽庭院,部分村民还利用美丽庭院开展餐饮和民宿业,拓展了宜居乡村建设功能;在农房整治方面,双龙村依托高新区和南屿镇人民政府支持,村内破旧裸露的民房已全部整治,建筑风貌得到统一,同时拆除沿大樟溪破损房屋,修建滨溪栈道,规整电线,大樟溪沿岸环境得到有效提升。
在垃圾分类方面,双龙村作为福州高新区第一批垃圾分类示范点,村委陈书记向实践团队介绍了生活垃圾分类的前端、中端、末端“全链条置”处理模式。在前端,鼓励居民在源头完成分类投放;在中端,建立与垃圾分类相衔接的收运网络;在末端,建造厨余垃圾处置设备就地资源化处置。经过走访调查,实践团队了解到双龙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才起步,部分居民还存在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分类能力、分类认同、城乡差别等问题,这也表明,宜居乡村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持续过程。
实践团队在美丽庭院考察
实践团队还深入考察了双龙村生活污水微动力处理站,了解到双龙村已建立起生活污水三格化粪池和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各家各户可通过入户接驳管与村中地下排污管衔接,把卫生间、厨房、洗涤等污水输送到村里集中处理站,污水处理达到相应排放标后方可排放至大樟溪,使大樟溪水质环境得到改善。
实践团队考察沿溪环境整治效果
双龙村走在高新区宜居环境前头,村容村貌已有较大改善。实践团队认为双龙村在未来发展中应着眼于村民建房监管、资源盘活创新,环境功能提升,避免大拆大建,保留“乡愁”特色,努力当好福州高新区“美丽宜居.幸福高新”创建示范角色。
当日下午,实践团队来到福州市高新区河长办,河长办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了高新区河长制架构、主要职责及河湖物业化管理平台,以及元峰河水系综合整治工程、沿岸河道环境、河道水质情况,并就大樟溪水质问题、河湖物业化信息化管理问题、河湖巡查技术问题、河湖治理宣传问题等进行探讨。实践团队表示希望与高新区合作开展辖区水污染监测、水质分析、污水处理等课题研究,以及党支部共建、社团志愿者活动。
实践团队在高新区河长办座谈交流
实践团队考察河湖水系治理工程
通过此次双龙村与河长办的实践活动,实践团队认为宜居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重要目标之一,与乡村产业、乡风文明、乡村治理及乡村富裕互为支持、互为促进。实践团队将利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深入分析宜居乡村建设存在问题,探索宜居乡村建设与乡村产业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正向耦合机制。同时,活动主办方也希望以此活动激发大学生对乡村振兴工作的热情和创造活力,为“美丽宜居.幸福高新”创建和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