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 曙光在海面跳跃

疍民儿女专题调研小分队走进罗源县乘风村

发布者:乡村振兴研究院发布时间:2022-07-18浏览次数:211

       为深入了解福建连家船民“搬上来,住下来,富起来”的过程以及主要做法和宝贵经验,更好在社会实践中了解乡村民情民意、磨练自身意志品质,经过前期准备和集中实践,我院疍民儿女暑期专题调研罗源小分队于7月15日下午前往乘风村进行实地调研。

乘风村是位于罗源县松山镇的一个纯渔业村,常住人口约为800人。乘风村地理位置优越,是往来渔船的天然避风港。在过去,村中九成以上村民从事水产养殖业,以出售牡蛎及其副产品作为主要收入来源,曾一度成为日本牡蛎这一品种的优质养殖区。但2015年始,罗源湾实行全面退养,村民只得选择转业,或是外出务工,或是靠出海捕鱼维持生计。

实践初始,乘风村村支书及村副主任一起为实践队讲述了当地连家船民的水上生活以及上岸过程。昔日,船民不仅收入低,居住环境恶劣,还面临着自然灾害的威胁。所幸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推动下,自1963年起,船民以原部队营房为过渡住房陆续定居上岸,过上了较为安稳的陆地生活。

实践队对乘风村村干部和村民就船民上岸后的生活改善情况进行了访谈,当地人对于二十余年来政府的帮扶如数家珍:1999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总书记领导有关部门开启了船民上岸照拂工程。据介绍,到2001年,乘风村内两期共112套船民安置房陆续竣工;2005年开启连家船民造福工程,建立挂户帮扶制度,下拨补助款项,不断完善村内公共设施;如今,乘风村开始了新一轮的规划,渔民展示馆、休闲沙滩和现代渔市等项目都在筹备中。除了为上岸船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外,政府还提供了产业发展上的优惠政策,为计划从事海产品加工业的船民提供50%的经费补助;同时,政府也以优厚的待遇吸引大学生回村创业,带动乘风村的振兴。

村书记还带领实践小分队成员参观、了解了村中的文明建设情况。除了天主教堂、妈祖庙等船民传统信仰场所外,乘风村还设有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家风建设馆等现代文化建设场所,内有书画室、健身馆以及船民历史展示厅等。村中还建立起了规范的民兵点,物资齐全,管理有序。值得一提的是,乘风村海港是附近海域的临时避灾点,台风等自然灾害来临时,连江、宁德等地的渔船都会在此靠岸,因此村中常备有行军床、被褥、速食食品等应急物品。  

本次实践中,实践队成员们看着浅滩上停泊的大小船只,吹着裹挟海产品咸腥气息的海风,踏着由牡蛎壳堆积而成的小路,听着船民生活变化的历史故事,不仅对连家船民这一群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了解到乘风村产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困难。实践队员更加意识到乡村要想走向振兴,必须因地制宜,确立合适的产业,充分利用多方资源进行发展;也要重视人才的培育和引进,为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在振兴道路上,青年一代重任在肩,更要以乡村振兴实际需求为导向,在坚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拓宽视野,灵活运用青年视角紧跟时代浪潮,探索乡村振兴的前进方向,争取为解决现存问题提供青年方案。

(陈诗婷、吴婧)


【赖白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