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漳台农业合作华章,推进两岸乡村融合发展

——“茗扬福建”实践队走进漳平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

发布者:乡村振兴研究院发布时间:2023-08-28浏览次数:14

·漳台一家亲,同筑兴梦

从一片青翠叶开始,寻梦、追梦、圆梦这里,是创新创业聚初心和希望从十里缤纷的樱花开始,用心、用情、用力这里,是灵感集结之地,盛产创意和未来从二十年前的嘱托开始,关注、关怀、关切这里,是政策实施之地,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嘱托在此,期望在此,两岸同胞携手共促融合发展,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这便是漳平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的缩影和“漳台一家亲,同筑振兴梦”的生动写照,更是新时代新的起点、使命与蓝图,任重而道远。

为了更具体深入地从农业强国视角了解福建特色优势茶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发挥台青台胞在乡村建设中的独特作用,近日“茗扬福建”暑期社会实践漳平小分队走进漳平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永福镇进行实地参观调研携手谱写漳台现代农业乡村融合发展华章同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全面发展振兴

·依托独特自然资源扩大种植台湾特色品种

“雾锁千茶树云开万壑葱香飘千里外味酽一杯中据介绍,作为“福建小庐山”“大陆阿里山”永福镇地形与地貌特殊,拥有福建省面积最大的高山盆地森林覆盖率达80%山脉盆地交错连绵不绝山上常年云雾缭绕水汽充沛与台湾“阿里山”的气候环境特征十分相似。得益于高山气候冷凉早晚云雾笼罩平均日照短,永福高山茶色泽翠绿鲜活,茶香脱俗甘醇甜美,茶汤碧绿透明,质如味美,喉韵生津,口齿留香,被誉为茶中上品。

介绍台商利用永福特殊的地貌和气候优势,致力于开发标准化、无公害高山茶截止至2022台创园园区入驻台企82家、台资占比30%以上,年营收500万元以上台企28家目前,永福已成为大陆地区最大的台湾软枝乌龙茶生产专区和台资农业个体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山区乡镇。

·发挥特色生态优势,打造融合知名品牌

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实践小队到了位于永福镇后盂村台品樱花茶园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早年台农的无心插柳及后来政府的有意栽培,成就了今日永福樱花的飘芳万里。

介绍早在2005年前后,九德、台品等多家茶场在开发茶园时就分别套种了数千株樱花,用以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如今盛开的樱花意外成为一道靓丽风景。为进一步发挥永福生态和产业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高山生态休闲旅游品牌,2012年龙岩市及漳平市、台创园在基础条件良好的永福镇建设樱花园,并将其作为美丽乡村建设重点项目进行精心打造。永福樱花园及西山村种植了近万株樱花,园内修建了花语梯、樱缘桥、浴花亭等33处景观,成为集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自然生态新景观。实践队的小伙伴们置身其中,在品茶中一边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一边欣赏着壮观的辽阔茶园。

·立足配套政策扶持,推动产业质量发展

紧接着,实践小队前往两岸融合馆,一起回顾见证台胞心系故里反哺故乡,将荒地变茶园的崎岖经历。介绍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两岸交流往来逐渐增多,部分台胞在回祖国大陆探亲的过程中,经实地多轮考察后,选定到平市永福镇投资创业,开自己的“茶乡新天地”。然而承包山地只是台农创业迈出的第一步山上“三不通”(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才是台农创业面临的大难题。广大台农弟兄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携手本地乡亲组成一支支“茶园开山队”,长年累月在山上修路、水通电、劈草、开、挖畦,满怀希望种下一棵棵高山茶树、开垦出一片片高山茶园。短短数年,一座座荒山披上了绿装,一条条机耕路蜿蜒山而上,一片片茶园生机盎然,高山茶成为漳平的一大特色产业,永福镇也逐渐成为台农台商投资热土、创业福地。随着台台商有计划的扩建、精致化的经营,永福高山茶逐步形成规模。

实践队还前往鸿鼎茶业参观在负责人的讲解中队员们进一步认识了高山茶的加工方法,特别是制作优质乌龙茶需有八个步骤,分别是日光萎凋、室内萎凋及搅拌、杀青、揉捻、热团揉、干燥、拣枝、再干与烘焙。一杯好的乌龙茶从采叶到上市最少需要36个小时,不同于绿茶加工的工序较为简易,高山茶的制作工序复杂繁琐,单单一个萎凋工序就需要最少12个小时,倘若天气不作美,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揉捻这一道工序就分为三小部分,每一道工序都需要重复四五十次。

产业创高,基础先打牢近年漳平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深入开展“台湾特色小镇”建设行动。由市委成立攻坚指挥部,市领导挂钩、部门协同、专班运作,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台创园基础设施全面通达,重点推进高速公路、隧道、4A级景区创建等重点项目建设,补齐核心区交通、水利、电力等短板台湾同胞感受到台创园“引台惠台”的诚意

通过走访和调研分析队员们对漳平台湾农民创业茶文化科技有了更深的了解认识未来茶产业旅结合的方式通过积极发展创新进一步促进产业质量发展闽台乡村融合发展赋能宜业乡村建设乡村全面振兴


(“茗扬福建”社会实践队 卢杏媛 恬  通讯员 赖白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