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阳奇、朱玉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产品市场分割的影响

——基于宽带中国战略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发布者:乡村振兴研究院发布时间:2024-04-10浏览次数:301

摘要:本文将宽带中国战略试点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1年中国16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产品市场分割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在样本期内,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剧了农产品市场分割,相对于非试点城市,试点城市的农产品市场分割指数提高了约0.111。在经过一系列模型有效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产品市场分割的影响在信息搜寻成本、物流发展水平、数字鸿沟和市场集中度方面均存在异质性特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产品市场的分割效应主要集中在信息搜寻成本较低、初期物流发展水平较高、数字鸿沟较大以及初期市场集中度较低的地区。据此,本文提出,要建立健全的市场监测体系、促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均衡发展、推动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广泛的数字教育和培训计划、强化对市场垄断行为的监管力度。

关键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市场分割  农产品  双重差分模型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价值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旨在以国内超大规模的市场潜力和内需优势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引领中国经济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发展。作为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中国农产品市场消费需求巨大,且具有很高的成长潜力。推进地区间农产品市场一体化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农产品市场消费需求的规模优势,对于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带动农村经济增长、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然而,中国各地的农产品市场仍在一定程度上呈分割局面。长期来看,农产品市场分割不利于要素、资源、商品跨区域流动,影响农产品供需平衡与市场价格稳定,导致国内超大的市场规模优势难以转为实际的竞争优势。

造成市场分割的原因主要分为制度性因素与摩擦性因素。既有研究大多探讨制度性因素对市场分割的影响,并强调促使政府职能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是打破市场分割局面的重要途径。然而,近期研究发现,20012015年中国省际商品市场分割中,制度性分割仅贡献了9.07%,剩余超过90%的分割来自摩擦性因素。鉴于农产品自身的易腐性、地域性、易损性,社会结构变迁下农产品供需割裂,以及农产品流通渠道和流通组织发展滞后,摩擦性因素对农产品市场分割的影响将更加突出。因此,消除地理障碍、产销沟通等摩擦性因素的影响将是打破农产品市场分割的关键所在。随着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快速融合,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万物万联,在加速信息传播、跨越地理时空等方面展现了独特优势,为打破区域性限制、引领经济增长提供了新机会与新动能。国务院也先后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将数字基础设施广泛融入生产生活,充分释放数字化发展红利。在此背景下,科学评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意义重大。

二、主要内容和边际贡献

本文围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产品市场分割这一主题,详细阐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产品市场分割的双重影响。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为:现阶段,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究竟是加剧了农产品市场分割,还是缓解了农产品市场分割?在不同的现实情境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产品市场分割的影响有何差异化表现?本文选取粮食、油脂、菜、肉禽制品、水产品和蛋6类农产品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采用相对价格法测算农产品市场分割指数。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宽带中国战略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产品市场分割的影响及异质性特征。

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现有关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市场分割影响的研究并未得到一致结论:部分研究肯定了其在推进市场整合方面的积极作用;部分研究则认为数字鸿沟、电子平台垄断等因素会使其对市场整合产生反作用。本文在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产品市场分割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和加剧农产品市场分割两个角度阐释其在不同情境下对农产品市场分割的差异化影响,为全面认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市场分割的实践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第二,现有研究多集中在省级层面,将农产品与工业品作为整体对市场分割程度进行衡量。然而,农产品具有与工业品截然不同的产品特质和市场结构,进行整体评估难免产生估计偏误。本文聚焦农产品市场,并将数据下沉到市级层面,以更细致的视角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产品市场分割的影响,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更为精准的依据。

三、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发现:第一,在样本期内,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剧了农产品市场分割,相对于非试点城市,宽带中国战略试点城市的农产品市场分割指数提高了约0.111。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时间安慰剂检验、城市安慰剂检验、细化政策影响时点等模型有效性检验和剔除直辖市、使用PSM-DID方法、排除其他政策与事件干扰等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第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产品市场分割的影响在信息搜寻成本、物流发展水平、数字鸿沟以及市场集中度方面均存在重要的异质性特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产品市场的分割效应主要集中在信息搜寻成本较低、初期物流发展水平较高、数字鸿沟较大和初期市场集中度较低的地区。

本文结论具有如下政策启示。第一,在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中,要高度重视其在实践中对农产品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反作用,建立健全的市场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市场分割加剧问题。第二,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扩大数字基建的覆盖率、连通率。同时,要注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均衡发展,特别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贷款支持等方式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第三,以购置补贴、技术培训、税收激励等方式鼓励物流公司和供应链管理者投资数字化建设,提升农产品跨区域供给能力。第四,要进一步加强对低学历和低数字素养等弱势群体的数字教育,特别是面向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小农生产者,有针对性地实施数字基础知识、数字设备使用、数字农业技术等培训计划,积极引导其利用数字基础设施提高生产效率和参与市场。第五,政府应强化对市场垄断行为的监管力度,制定价格监测、市场准入条件、数据隐私保护、数据公平共享等有效的监管制度和公平竞争政策,鼓励多样化的市场主体参与,确保市场竞争的多样性和公平性。

四、研究、写作、投稿、修改过程和心得体会

我们一直关注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培育问题。当前,中国各地的农产品市场仍在一定程度上呈分割局面。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万物万联,为打破农产品市场的区域性限制、引领经济增长提供了新机会与新动能。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影响农产品市场分割是本文写作的初衷。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本质是基于宽带网络基础设施进行的优化升级和应用拓展,而宽带中国战略旨在推动我国宽带基础设施快速健康发展,将推进示范城市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质的飞跃。基于此,我们以宽带中国战略为准自然实验,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产品市场分割的影响。

我们于2023年初完成论文初稿,并在中国农村发展高层论坛暨中国农村发展学会2023年年会、2023中国农林经济管理学术年会等研讨会上进行报告交流,许多专家对论文提出了修改建议。在审稿过程中,专家就研究贡献、实证模型、行文逻辑、文字表述等问题提出了极具价值的修改建议。在此,我们向给予建议的专家和编辑部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中国农产品市场培育问题,持续开展实证研究,为研究好中国问题贡献绵薄之力。

 

作者介绍:付阳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朱玉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与发展、公共资源治理,曾在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管理世界》、《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村观察》等国内外期刊发表一系列学术论文。

原文刊发:《中国农村经济》2024年第1期

来源: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