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传承千年文脉,探寻福建侯官的历史与未来

——“侯官古韵,千年回响”实践队“好年华聚福州”研学启动

发布者:乡村振兴研究院发布时间:2024-07-08浏览次数:41

为更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发展,推进古村落开发保护与乡村全面振兴。7月6日,在我院常务副院长邓启明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魏勤副教授、地理与海洋学院黄航宁等老师的引领下,“侯官古韵,千年回响”实践队前往福建省福州市上街镇侯官村展开专题调研交流,正式启动“好年华•聚福州”千年侯官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创新活动。 

“侯官古韵,千年回响”实践队师生合影

·聚焦侯官文化,共话传承与创新

实践队首先来到了上街镇侯官村,与王国志书记进行座谈交流。王书记向在场师生简要介绍了侯官村相关情况,“侯官”作为福建代称可追溯至两千年前,在1913年闽县与侯官县合并为闽侯县,1946年福州从中分离,虽随着时代变化,福州地名随之改变,但“侯官”从未改变。福州府原有闽县、侯官县、怀安县三县,居民争夺三县紧挨地冲积而成地江中小沙洲,后知府裁定三县共有,因此得名三县洲。侯官村人杰地灵,有晚清巨擘林则徐、思想先驱严复等历史名人均以侯官为傲,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科技创新精神及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构成了侯官文化深邃的精神内核。王书记表示,侯官村将致力于培养更多具备这样精神品质的杰出人才,传承与发扬侯官文化。在交通与教育发展方面,目前,侯官村已开通两条交通专线,更多公交线路在陆续规划中;侯官村还被授予福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和闽侯县博物馆,将会进行进一步的改造提升,开展多元化的研学项目,进一步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侯官村非遗产品丰富,目前已有接近十种,从代表福州城市形象的茉莉花及其独特的花茶文化,到荣获“中华老字号”的青红酒,再到线面、鱼丸等地方特色美食产业十分兴盛。接着,启明教授简要回顾了侯官文化的发展历程,并就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与创新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多层次多方面的深入讨论。魏勤副教授黄航宁老师表示希望实践队员们去多去调研,深入挖掘侯官文化,了解侯官村对外吸引之处

实践队师生与王国志书记合影

·专访文化传播学者,探索文化未来之路

下午,实践队师生一起走访了福建日报社高级编辑薛东老师。薛东老师表示,侯官村位于闽江西岸,历史上曾是福州的海港和闽江码头,具有“江海交融”的特色景观,既是江又是海习总书记在福州期间,曾带领推动修建堤坝治理闽江水患,实现了水系水量的控制,有效治水。此外,侯官拥有城隍庙、将军庙等重要文化遗产,这不仅是侯官村的文化标志,也是连接古今的桥梁这些都是侯官的优势特色所在。薛东老师强调要全面深入挖掘侯官历史根据侯官本土文化、特色产业特点进行打造,比如做大做强茉莉花,发展茉莉花产业,推动当地发展此外,侯官村作为大学城后花园结合大学城的地理优势,可打造大中小学生的研学基地,加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通过研学方式推广侯官文化探索产学研融合的乡村振兴模式还应深入挖掘侯官历史文化,找准定位,不同学科相结合,运用新的传播手段、渠道对目标对象进行传播并发挥大学城的优势,鼓励大学生老师参与提升侯官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人了解和传承侯官文化。

实践队师生薛东老师交流座谈

·探访福州镇海楼,感受古城历史韵味

实践队还前往千年历史的古建筑——镇海楼镇海楼作为福州古城墙的一部分,在楼顶不仅可以俯瞰整个福州城的美丽风光,还能远眺闽江的壮丽景色,感受古城的历史韵味。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政府已经对镇海楼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和加固,确保游客的安全。为了提升游客的体验,镇海楼还新增了一些互动展览和导览服务,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这座古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此次参访镇海楼,实践队员了解了镇海楼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和文化价值,加深了对侯官文化的认识及其侯官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通过此次走访调研,实践队深入理解侯官文化在历史与现代社会中的独特价值,并认为侯官村利用其丰富的文化遗产,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特色产业,推广侯官文化,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侯官村的发展中来,为侯官文化传承创新及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为古村落保护及合理开发等提供侯官模式与经验借鉴。

 

“侯官古韵,千年回响”实践队 杜静怡  通讯员 赖白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