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官村,一个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底蕴的村落。在这里,不仅见证了福州的变迁与发展,更是侯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7月6日,“侯官古韵,千年回响”实践队带着对千年侯官文化的无限好奇与敬仰,走访福建日报高级编辑薛东老师,深入探寻千年侯官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传播之道,共同探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为“好年华•聚福州”专题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采访以千年侯官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切入点。侯官文化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唐宋时期的城隍庙、将军庙等,见证了侯官文化的千年传承和历史变迁,这些宝贵的文化元素,是侯官村独有的文化标识,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其次侯官村地处闽江西岸,曾经是福州的海港也是闽江的码头。据历史记载,这里曾是海水与江水交汇之处,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既是江又是海”的独特风貌。尤其薛东老师讲述了关于习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治理闽江、加固堤坝的故事,让这片土地有了更多传奇的记载。
随后,对于侯官村本身发展也进行了细致探讨。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侯官村不仅注重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更在产业创新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侯官村正积极发展茉莉花产业,并将其打造成乡村旅游的特色品牌。以千年侯官文化为底蕴,结合“大学城”地理优势参与乡村振兴,积极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模式,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开展研学旅游项目,通过组织大学生、中小学生等群体来侯官村进行实地考察、学习交流,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侯官文化的魅力,也为侯官村的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根据侯官村当地特色发展旅游业,实现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吸引游客和学生体验侯官文化。
实践队师生与薛东老师交流座谈
基于侯官村现状,其历史文化底蕴和千年历史资源为侯官文化传播的内容增添了更多的素材。从不同学科角度出发,挖掘更多侯官特色并传承和传播下去。在侯官文化的基础上设计独特的品牌理念和品牌形象宣传文化旅游推动第二、三产业的融合。薛东老师指出侯官村现状仍在发展中,从传播角度上看主要把侯官村的历史文化进行挖掘、梳理和找准定位,然后实际上需要做的是提高千年古村——侯官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更多人来了解和喜爱侯官文化并加入侯官文化的传承中。因此,如何实现大学城的师生参与乡村振兴的目标?如何实现人才振兴和乡村振兴?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薛东老师强调乡村振兴最大制约是人才问题。在以往调查报道中,研究表明乡村振兴也就是乡村发展带头计划最重要的类型是人才。针对乡村人才流失严重这一现实问题,发现大学毕业生和在外务工人员参与乡村振兴,一方面会涉及到很多的政策甚至法律保障问题,另一方面是“能不能”“怎么做”的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需要人才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侯官村发展中的问题,让侯官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
与薛东老师合影留念
侯官村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风貌为基础,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通过此次的走访活动,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侯官村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更感受到了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紧密联系。在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并重的道路上,让千年侯官文化在新时代的阳光下更加璀璨夺目。
(“侯官古韵,千年回响”实践队 王慧洁 通讯员 赖白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