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问道寿山村,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者:乡村振兴研究院发布时间:2024-07-24浏览次数:10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中共中央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寻求解决方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乡村振兴,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乡村文化振兴之间的关系,在我院常务副院长邓启明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尹利军副教授、林爱平副教授等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由乡村振兴研习社社员组成的“寿山石文化”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12-17日前往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寿山村进行调研交流,并正式启动主题为“福州市寿山石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提升研究”的团市委2024年度“好年华•聚福州”暑期实践活动。

走进古矿洞,溯源国之瑰宝

在中国石雕界,寿山村赫赫有名,是“国石”第一候选石——寿山石的故乡。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十分关心寿山石文化保护与传承,两次为寿山石专著作序。“寿山石独居福建省福州寿山之一隅,其质地之佳,色彩之艳,品种之多,开发之早,论著之丰,影响之广,殊是难得。”在《中国寿山石文化大观》序言中,习近平同志这样写道。依托独有的寿山石矿产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寿山村曾因石而贵,借石生辉。

驱车约一小时,顺着山路蜿蜒而上,实践队员们来到了寿山村的寿山石古矿洞景区。洞内的寿山美石瑰丽奇异,用手电筒照在洞壁上,就可以欣赏到晶莹剔透的原生态寿山石。行走在长达300多米的古矿洞中,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古矿洞恰似一个引人入胜的地下迷宫,实践队员们可以真切触摸到寿山石开采的艰辛历程。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寿山村的村民从前靠采石为生,“从我记事起,我们村里几乎家家采石,户户制石,村民们以‘石’为天。”进入二十一世纪,寿山村从采石为生走向保护资源、因地制宜开发旅游资源,从宋代形成的古矿洞开发后成为了今天的寿山石观光洞。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走在千年古矿洞中,实践队员们见证了一个国石故乡的新生轨迹。

参访国石馆,领略非遗魅力

跟随指导老师的步伐,实践队员们来到了中国寿山石馆。这里陈列着丰富多样的寿山石艺术品和文化遗产。它们不仅是匠人精神的体现,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副馆长赵峰的精彩讲解,实践队员们无不惊叹于寿山石名家的雕刻技艺,沉浸式感受着寿山石文化的悠悠底蕴,文化自信油然而生。参观完寿山石名家名雕精品展馆后,“国之瑰宝”展厅惊艳亮相。展厅系统梳理介绍习近平同志关心支持寿山石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生动实践,以“两大心愿”首尾呼应,设置自然资源之宝、文化艺术之宝、产业振兴之宝三大篇章,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和照片,展示习近平同志关心支持寿山石资源保护、寿山石雕刻技艺传承、寿山石文化产业发展的感人故事。“习近平总书记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全面部署,为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钥匙密码。”带队老师邓启明向队员们说道。


 

问计寿山村,建设和美乡村

“天遗瑰宝生闽中,剖之斑斓具五彩”,作为国石候选石排名第一的寿山石享有“中华艺术瑰宝”之称。为更好了解寿山石的历史文化,发展历程,实践队还与村党支部书记陈琪和部分村民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寿山石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及乡村振兴道路。

陈琪书记介绍了寿山村的经济发展情况、政府的补助政策、寿山石发展存在的部分问题等。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寿山村,村民们以“石”为天。寿山石的开采与加工利用已遗千年,过去,村民们开采寿山石,出售原材料,部分村民还掌握着雕刻技艺,如王作琛、黄乾洲、林东等寿山石雕大师都来自寿山村,他们不仅是为了生计,更是为了一种艺术的发扬和传承。然而,为了保护资源,保护环境,2008年起,寿山石矿洞严禁开采。空心村、发展不充分等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随着老挝石面世,寿山石的市场更是遭受到严重冲击,从事寿山石行业的人数从高峰期的20万人骤减至5万人。

在寿山村进行实地调研时,当地村民热情招呼实践队员坐下分享寿山石知识。从谈话中,实践队深刻了解到老一辈寿山村村民对于寿山石的深刻情谊,他们喜欢寿山石,更是爱着寿山石,老一辈的村民几乎都还从事着寿山石相关的产业工作,希望能够让寿山石被更多人了解和喜欢,但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村里的青年一代大多走向城市,希望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于寿山石的情感便没那么深厚了,这也导致了石农断代,寿山石雕非遗传承人老龄化等问题。

 

听到寿山石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实践队员不禁对寿山石的发展感到担忧,但好在政府、村委书记、当地村民都十分重视,在重重困境下探索发展道路。陈琪书记详细描绘了未来的计划,包括已建立的寿山石博物馆,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寿山石及其雕刻技艺。依托博物馆,寿山村计划发展研学旅行,配套建设了美食街,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此外,村里还在构思和实践平价文创产品,使寿山石能够被更多人拥有和宣传。研学实践活动路线和党建活动基地的建设,不仅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更是为了让艺术和文化能够被青年一代认识、了解并传承。

“热情不灭,希望永存;心中有光,未来可期。”正是当地村民对于其家乡的热爱,对于寿山石的热爱,才激励着他们不断探索创新道路,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尽管面临诸多挑战,政府、村委书记和当地村民都在积极探索寿山石的未来发展道路。

通过此次实地考察调研活动,队员们不仅亲身体验了寿山石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深刻理解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之间的紧密联系,亲眼见证了寿山村从单一依赖资源开采到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并重的华丽转身,并且深刻体会到对于寿山石保护、传承、宣传的重要性,也更加明白此次调研于己于社会均意义重大。“岁月因青春慨然以赴而更加静好,世间因少年挺身向前而更加瑰丽。”实践队员将继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认真负责的态度面对此次社会实践,为寿山石的发展,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助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研习社 方思淇 庄婧妍 邓嘉瑶 吴仕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