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乡村旅游迅猛发展,并由此诞生了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后备箱经济。为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我院邓启明、林爱平等与福州市政协农业农村委相关专家共同承担了“培育壮大农旅后备箱经济新模式”专题协商课题。课题组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数据收集等,对福州市后备箱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等开展了充分调研,并由林爱平等执笔形成了《关于“培育壮大农旅后备箱经济新模式”专题协商议题的调研报告》。
报告显示,福州市后备箱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品牌建设稳步推进,各类节庆活动异彩纷呈,但仍存在整体运营能力不足、乡村旅游质效有待提高等问题。为此,课题组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包括:推动农文旅融合示范区精品化建设、打造乡村精品旅游线路景观、实施“后备箱基地”标准化管理、推广乡村赶圩活动、推动特色农产品现代化生产及加工集群化、品牌化、系列化发展,同时多元化拓展销售渠道等。
11月6日下午,福州市政府与市政协召开“培育壮大农旅后备箱经济新模式”专题协商会暨“关于推进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筑建‘福海粮仓’的建议”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市政府副市长林治良,市政协副主席郑章干,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提案委,市直有关部门、市属国企、部分区(市)县政府、市九三学社相关负责人以及部分市政协委员、智库成员、行业专家参加;我院常务副院长邓启明和乡村旅游与休闲康养研究中心副主任林爱平受邀与会。
会议上,市政协委员、市城投集团副总经理林军华和智库成员、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志峰及行业专家、金砂文旅产业集团董事长陈虹发表了真知灼见,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市供销社、市振兴乡村集团等也分别从各自职能出发,对协商建议作出回应,展示了在培育农旅后备箱经济新模式、丰富农产品高质量供给、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品牌建设、文旅活动组织、农旅后备箱经济品牌化与常态化建设以及开展沉浸式活动体验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和显著成效。
会议指出:福州山海相拥、物产丰富,应充分利用这一独特优势,加速推进调研成果的落地转化,通过深化乡村旅游和农文旅融合发展,激发特色旅游商品消费潜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同时,要坚持高标准打造发展样板,以示范引领的方式,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会上,市政府副市长林治良、市政协副主席郑章干对调研报告表示肯定,我院也将以此为契机,更好继续服务地方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智力贡献。
(乡村振兴研究院 林爱平 通讯员 赖白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