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深入探访彬达制香厂、兴隆香业、达盛香业等泉州地区龙头企业后,近日我院等组织的题为“寻根筑梦、闽韵流传——永春县构建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探索”寒假社会实践队,走进国家燃香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以下简称“国家香检中心”),与该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陈金凤就两岸燃香检测与文化(表演)标准共通试点项目进行深度交流。
一、香韵绵长,两岸香文化一脉相承
作为中华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闽南地区拥有丰富的香资源、独特的制香工艺和深厚的香文化底蕴。而台湾同胞约有80%的人口祖籍在福建,因此两地用香文化相似,可谓“两岸同烧一炷香”。队员们深知,要探寻两岸标准共通之道,首先需要深入探索并挖掘闽南香文化的精髓,并探寻其与台湾香文化的渊源。
据悉,永春素有“中国香都”之称,其独特的制香工艺和深厚的香文化底蕴闻名遐迩。在永春和闽南地区广大乡村,香道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传统文化传承与精神寄托。从家庭祭祀到宗教仪式,从净化环境到提神醒脑,香在当地民众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实践队成员通过实地走访,深刻感受到香道文化在闽南地区的深厚根基,长者们围坐品香论道,孩子们在长辈指导下学习燃香、敬香,香道文化在这里代代相传。同时,永春香产品大量销往台湾,成为台湾民众生活的一部分,彰显出两岸香文化同根同源的深厚联系。扩大和深化两岸香文化交流合作,也将促进两岸优秀中华传统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一步增进同胞情感世界闽南与文化交流中心建设。
二、标准共通,两岸香产业根基永筑
国家香检中心是国内香检领域的引领者,凭藉先进技术设备和检测经验,在推动两岸文化产业及其香检测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家香检中心主导申报的“两岸燃香检测与文化(表演)标准共通试点”项目获得批准,成为省内首批一类试点项目之一。陈金凤副主任向实践队员们介绍了中心在推动两岸香检合作方面的进展,特别是燃香标准体系的多层次结构以及省级地方标准在两岸标准共通过程中的关键作用。2024年7月,两岸共同制定的《海峡两岸共通香产品燃烧后多环芳烃含量要求》省级地方标准发布,并于同年10月在第二届“中国香都”文化旅游节暨第四届全国“心香杯”斗香赛活动现场启动实施。该标准在借鉴并升级台湾地区标准的基础上,填补了中国大陆香产品在多环芳烃含量要求方面的标准空白,为两岸香产业迈向“同标、同限、同质、同法”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力推动了两岸香产品经贸交流与合作。永春香产业也将以此为契机,深耕标准化体系,助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三、融合发展,两岸香产业共普新篇
作为“中国香都”,永春不仅在香文化传承创新方面有着深厚的基础,而且在香产业发展上也取得了显着成就。尤其是近年来,国家香检中心积极与台湾地区香检机构交流合作,推动两岸香产业标准化发展,2023年香产值达132亿元。如2024年10月,“两岸情缘 一脉‘香’承”闽台香文化交流会成功举办,闽台专家学者、香企代表齐聚一堂,共商香文化发展大计,台湾沉香学会秘书长谢清和表达了对两岸沉香应用合作及药食同源发展的期待;同年11月,福建省燃香类产业标委会二届二次工作会议在永春召开,增补2名台湾专家为省标委员会委员,标志着两岸在燃香标准制定上的深度融合。永春县县长张照绿在文化旅游节上回顾了永春香产业的发展历程与成绩,并表示将持续支援香产业发展,打造绿色可持续的主导行业。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秘书长夏琳也对永春香产业十年来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已形成百亿产业集群,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通过本次交流,实践队对海峡两岸在香领域的标准共通有了更深入瞭解,推动两岸香产业标准共通将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提升整体竞争力。显然,文化传承与发展应实现“看得见,留得住,传得开”的目标,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促进永春香产业发展升级。实践队也将继续深入研究两岸香文化的深度交流与融合之道,为两岸燃香标准的共通及香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乡村振兴研究院 巫靖怡 兰子馨 通讯员 赖白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