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党建引领,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2-03-07浏览次数:3197

作为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威尼斯87978797地理与海洋学院地理科学系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20213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建业务一起抓,以业务带党建,以党建促业务的工作思路,紧抓学科特点,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围绕乡村产业振兴、教育振兴、文化振兴、社会治理四个主题,开展百镇百村社会实践及乡村振兴地方服务工作,在乡村建设中发挥专业优势,实现将党建融入百镇百村社会实践、人才培养与地方服务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实现党建与事业发展相融互促。


支部党员赴省乡村振兴研究会开展业务交流研讨

一、强思想,披荆斩棘悟振兴

支部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站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技能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支部党员教师带领实践队伍前往寿宁县下党乡、平和县霞寨镇、长汀县中复村等红色乡村,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促进社会实践与党性教育学习有机结合。通过实地感悟,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上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在中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和当代乡村治理现状,并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知识,为乡村发展献计策。


支部党员带队参观“难忘下党”纪念馆

二、重实践,跋山涉水盼振兴

支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适应社会需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要求,紧紧依托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等专业优势,围绕当前中国农村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展开社会实践。党员教师利用假期带领学生深入福州市溪源官村、武夷山市下梅古村、连城县培田村、霞浦县半月里村等地进行实地调研,依据实际情况,以乡村振兴创新为突破口,积极参与地方乡村振兴规划、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科研实践活动,积极探索专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模式和路径,为当地乡村振兴事业贡献青春智慧和青春力量,所获宣传报道共计101篇,多篇新闻被学习强国福建平台、中国青年网等媒体报道。


支部党员带队参与“百镇百村”乡村振兴社会实践

三、守初心,尽己所能得振兴

自开展“百镇百村”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以来,党支部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2021年组织横跨3个年级,共17支实践队伍,280多名师生参加此次活动。支部吴锡麟、符小洪、陈郁青、王国栋等党员教师积极带领队伍深入福州市、漳州市、莆田市、南平市等多个地(市)深入做调研实践,并涌现出多支优秀实践团队;尤其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团队,能很好地立足乡村,通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乡村振兴规划、发展规划、旅游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等各种规划,将资源特色转化为产业优势,助推农村脱贫。据不完全统计,支部教师党员共主持服务地方项目60余项,到校金额1400余万元,涉及乡村振兴规划、美丽乡村建设等多个领域;派出多名党员教师,到基层挂职锻炼或科技特派员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支部党员参与地方乡村振兴规划

四、传帮带,人才培养助振兴

党支部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对接市场,协同育人,实现产学研融合。通过与各地方自然资源规划部门、城乡规划设计院、基础教育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建教学团队,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培养面向新市场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同时,将教师服务地方的纵横向课题与实习实训、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暑期社会实践的结合,让学生们走近乡村,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两年来,支部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获奖14项、大学生“校长基金”项目9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6项、省级“挑战杯”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2项、发表论文6篇。在服务乡村振兴活动中,广大学生得到了锻炼,其科教报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得到增强。这些生力军,今后也将成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接棒者。

支部党员指导学生参与“三创”比赛

地理科学系党支部将继续找准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坚持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同时,不忘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推动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