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大讲堂——土地整治的产生、发展与未来趋势

发布时间:2023-12-01浏览次数:292

       为加深地理与海洋学院学生对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认知,1129日晚,吴锡麟教授于教学楼1B405开展“土地整治的产生 、发展与未来趋势”主题讲座,150余位学生前来听讲。讲座内容主要有土地问题的由来、国外发展历程、国内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趋势四个部分。

图为吴锡麟教授向在场学生作介绍

首先,关于土地整治的背景,吴教授指出“建设用地的需求”、“土地利用率低”是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的两个关键因素,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土地整治的产生创造了条件,通过“堵疏结合”的办法来解决人地关系矛盾,从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其次,吴教授从德国、荷兰、日本等国介绍国外土地整治的发展历程。德国《土地整理法》的颁布标志着现代土地整治的开端,土地整治成为许多国家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国外土地整治的目标主要针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在城乡建设、农田防护、水土保持与景观恢复技术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的基础上,强调田水路林村土地综合整治从物种、地块到全域范围的多尺度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配置的统筹设计。聚焦于区域品质、质量和生态,更加重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更加注重低碳绿色、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土地整治顺应全球化的战略与举措,这些都是国际土地整治发展的未来趋势。

图为吴锡麟老师介绍土地整治国外的发展历程

第三,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但现代意义上的土地整治工作开始较晚,从1987年开始分为“发育、发展壮大、综合发展”三个阶段。从学习国外经验到自身探索,政府提供市场化机制交易,确保数量与质量并重,再到现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目标任务是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最后,有关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吴教授详细地将发展趋势徐徐道来。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应对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带来的风险挑战。

土地整治归根到底还是为了人民,为了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为实现全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我们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并将其运用到土地综合整治上,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通过本次讲堂,我院学生对土地综合整治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扩大了专业知识面、夯实了专业基础。教授大讲堂推动了我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助力学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全面发展。


文字来源 | 地理与海洋学院团委宣传部 叶恬

图片来源 | 地理与海洋学院团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