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新时代下的新闻传播技巧和策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2024年3月12日晚,地理与海洋学院团委于广成楼B306开展“智能时代下的校园新闻传播”宣传素质能力提升讲座。本次讲座荣邀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3级博士生、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中国日报厦门站主任助理、记者林宇阳主讲,讲座由地理与海洋学院团委宣传部指导老师潘苑老师主持。
林宇阳,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3级博士生,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中国日报厦门站主任助理、记者。曾在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日报、凤凰卫视实习,有丰富主流媒体的实习经历,多幅作品刊登于人民网首页以及《中国日报》等校内外主流媒体,发表稿件近百余篇。曾任厦门大学团委兼职副书记,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先锋党支部书记。
“新闻媒体并不是社会机构的替代品,而更像是探照灯射出的躁动不安的光柱,一个接一个地照亮原本藏匿在暗夜中的事物”。活动伊始,主讲人林宇阳引用李普曼《舆论》中的内容说明了校园媒体作为传播媒介的重要性,为本次讲座拉开了序幕。他强调,在智能时代的大潮中,作为肩负传播校园文化使命的校园媒体工作者,我们应积极拥抱人工智能这一新兴技术,充分发挥其优势,创作出既富含信息又深具内涵的新闻内容。
主讲人林宇阳以地理与海洋学院公众号“TVO海洋之声”往期推文为例,详细讲解主旋律传播的文本密码。基于主旋律传播的难点和重要性,他表示,故事传播是主流舆论最好的传播方式,学会让主流舆论中的要素“出列”;仪式化是主流舆论传播的极佳路径,构筑“互动仪式链”形成活动的双向交流;抓住重要节点和热点,做好节庆传播与借势传播;巧用人工智能,提高传播质量与效率。新闻摄影方面,主讲人林宇阳以我院公众号内容与自身作品为例,向大家传授了许多实用的新闻摄影知识与技能,如曝光的基本原理、三等分线构图、合照旗帜摆放、新闻照片选取、照片后期调整思路等。最后,他以丰富的图片素材展示,让同学们体会作为话语的摄影威力。
本次讲座让在场同学对校园新闻传播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不少同学表示受益匪浅,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没有双向交流的活动,传播就是失败的,单向的,散播的”。作为校园媒体工作者,我认为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宣传,更要做好与观者进行不见面的交流,努力将自身正向的观念和新闻媒体结合,进行有效、有意义的传播。
——地理与海洋学院团委宣传部干事张丰麒
本次“智能时代下的校园新闻传播”——宣传素质能力提升讲座,我明白了学院公众号作为外界了解地海学院的一个窗口,我们发出的文章要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展现地海学院良好的一面;做好借势传播,将学院故事与当下热点集合进行宣传;学会利用人工智能辅助文字创作,也能使文稿更加出彩。
——地理与海洋学院团委宣传部干事李娇婷
智能时代下的校园新闻传播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领域。通过这次讲座,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更深刻认识到了人工智能在当代新闻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希望在未来撰写文稿以及摄影过程中,我能够充分运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为校园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理与海洋学院2023级地理科学(师范类)班级宣传委员罗剑涛
听百讲,识千言,涉广泛,见深远。通过本次讲座,参会学生更好地把握了新媒体时代校园新闻传播的脉搏,拓宽了视野。新时代背景下,作为校园媒体工作者的我们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增强自身素质与专业能力,为校园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字来源 | 地理与海洋学院团委宣传部 叶恬
图片来源 | 地理与海洋学院团委宣传部 王怀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