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同学们认识养殖尾水的产生及危害,了解养殖尾水处理技术,2024年5月29日下午,地理与海洋学院、福建省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永续利用重点实验室、福州海洋研究院诚邀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仇登高博士于威尼斯879787971号科创楼501学术报告厅开展以“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的技术模式”为主题的学术报告会,向大家系统地阐述了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的典型模式。
一、推进养殖尾水治理,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更换养殖用水,被更换后排放的污水被称为养殖尾水。当前,水产养殖占全国水产总量的70%以上,池塘高密度养殖方式最为普遍。在传统的养殖模式中,喂养的饵料和养殖生物的粪便会直接排入水体,导致养殖尾水污染情况日益严峻,严重影响水产品生产产量,并造成水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探索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的技术模式是应对养殖尾水污染的重要举措。
仇博士从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的技术入手,向大家讲解了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的物理技术、化学技术及生物技术,阐述了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的典型模式。除此之外,仇博士结合实际案例如何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进一步介绍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的工艺模式。他聚焦于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热点,向在场同学深入地介绍了生物修复在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的应用。仇博士强调了应该对水产养殖区域进行生态化改造,建设一定比例的尾水净化区及配套的相关尾水处理设施等,促进养殖尾水循环利用和达标排放。
图为仇登高博士介绍养殖尾水的处理模式
水产养殖尾水的治理能够达到多赢的效果,不仅保护了水域生态环境,还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全面贯彻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动了农业绿色发展,从源头上减少了面源污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推进了乡村振兴工作,加快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
仇博士根据每个地区的特点,因地制宜讲述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的技术模式,总结了九种不同的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工艺模式,并展示了治理成效及其对环境保护的贡献。
图为仇登高博士总结如何因地制宜治理水产养殖尾水
水澄天阔远,道正理分明。通过此次以“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的技术模式”为主题的学术报告会,同学们不仅了解了水产养殖尾水的处理全过程,还认识了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的典型工艺模式和治理成效。大家纷纷表示,今后会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到学习、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全过程,自觉作环保的践行者、宣讲者,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指导老师:张铭栋
文字来源:2021级海洋资源与环境1班 许欣红
图片来源:张铭栋